“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 举行工作启动会暨首次教研交流会议

发布时间:2022-07-30浏览次数:691

为落实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要求,发挥虚拟教研室在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验,促进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上海电力大学牵头的“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工作启动会暨首次教研交流会议于7月26日下午召开。三峡大学副校长黄悦华、全国优秀教师李咸善,东北石油大学教务处长李伟,喀什大学教务处处长郭亮、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继新,国网华东分部电力调控中心副主任曹路、华东电网讲师团资深专家潘勇伟,新疆电力公司科技互联网部主任常喜强,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人资部主任李水平,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黄冬梅、教务处处长杨宁、上海市教学名师韦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李东东,以及虚拟教研室骨干成员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工作启动,由国内威廉希尔平台党委书记赵玲主持。

上海电力大学黄冬梅副校长致辞,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黄冬梅指出,虚拟教研室是国家高等教育数字战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疫情期间为基层教育教学单位开展数字化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得教育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和突发事件的影响持续高质量推进工作,在此背景下,虚拟教研室相关工作理应高度重视和加快建设。她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希望电气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把相关工作落细落实;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对虚拟教研室组织框架、后续工作设想等方面多提宝贵意见,通过研讨,齐心协力建好虚拟教研室,共享、共用、共同升级平台资源,以更好更多的教学资源服务师生。




三峡大学黄悦华副校长致辞,指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对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是促进优质课程、优质专业共建共享,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兄弟高校校内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协同教学研究,打造教师教学协调发展共同体,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强化课程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希望通过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以开放的理念,共建共享优势资源,共同培养更加全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秀人才。



东北石油大学李伟处长代表学校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他简要介绍了东北石油大学的办学历史,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历程,表示将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办学优势,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喀什大学郭亮处长简要介绍了喀什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与虚拟教研室相关的工作资源与筹备情况,指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对于落实现代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开拓教师教学发展途径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期待通过共同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能够取得优异成果。



新疆电力公司科技互联网部科技处王琛处长作为电网公司代表致辞,指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从电网企业、用人单位来说对员工入口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对于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课题、新挑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高校教师、企业专家间的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对于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随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主任、国内威廉希尔平台院长李东东作《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规划》工作报告。报告以“多行业求同存异,跨地区扬长补短,奋力实现电气专业互融互济新发展”为主题,从项目背景、目标定位、建设思路、预期成效等四个方面汇报了相关工作,提请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希望虚拟教研室充分发掘精神养分,实现行业文化育人。


 

会议第二阶段为教研交流,由李东东院长主持。东北石油大学徐建军副院长、许爱华主任、李宏玉副主任,三峡大学王凌云副院长,喀什大学霍大勇副院长,以及上海电力大学徐信艳副处长、李晓露副院长、韦钢教授、王磊老师等相继发言,就培养方案修订中的细节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重点难点、成果形式等,大家一致认为,将以《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规划》为指引,明确分工任务,加强沟通交流,按计划高质量推进虚拟教研室相关工作。



 

教研室类型:专业建设类

教研室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

教研室负责人:李东东(上海电力大学)

教研室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由上海电力大学、三峡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喀什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家电网下辖网省公司等行业企业组成,依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探索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的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梳理专业知识图谱,开展“培养方案、知识体系、一流课程、系列教材、师资培养、产教融合、质量保障”一体化建设,共建优质资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跨校教学研讨模式、构建跨校师资队伍梯队,建设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和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电气工程学院 供稿